晨起
梦尽江湖远
红尘滚滚过
秋霜生两鬓
人事半消磨
听虫
忽闻篱下促织声,
幽怨啾啾引共鸣,
赏过繁花悲落叶,
夏风过后是秋风。
闲暇之时,茶余饭后。和大家一起分享小诗《听虫》。这首诗是严格尊照写诗的起承转合的要求而作,简单明快,清新幽雅。
下面逐句分析。起句:忽闻蓠下促织声,写散步路边听到蟋蟀叫声。承句:继续写蟋蟀叫声引起诗人思想活动。转句:笔锋一转写五彩缤纷的繁花过去落叶忽潇潇要到来。四句合句:夏天过去秋天来了。这是第一层要看到的内容,看到此时平淡无奇但正是在平铺直叙下可以读到精彩华章。接下来细读慢品,忽闻,突然间听到竹篱下蟋蟀叫声,这说明诗人是在不经意间听到的,有种邂逅的感觉,而这种声音似曾相识倍感亲切。接下来幽怨啾啾引共鸣,是什么引共鸣呢,是幽怨之声,幽怨什么?接下来写,赏过繁花悲落叶,明白了,幽怨的是繁花似锦的景像将结束,落叶归根的秋景要来了。再接来了,夏风过后是秋风。略显平淡,但正是诗人面对现实而接受的真实描写,更写出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。
如果你能看到这层意思说明已读懂了诗文。但接下来还有可品之处,那就是整首诗没写人物,但一直有人物的动作和思想。闻是动作。共鸣是动作。悲更是人的思想动态,虽无人物形像,但有人的思想意示的存在,这是诗魂,如果你光看到景而没读到情那诗作无魂可言。只有景中生情,情中有景,情景交融,才能产生共鸣,优其第三句繁花和落叶的落差,用一个悲字贯之。凸显心里活动之波澜。第三句也是诗词的得意之笔,发在诗词群诗友们都说这句有诗味。所谓意境不过如此。
关于格律,关于用字,关于布局。有时间再作讨论,今天就分享这些,品诗非三冬二夏之功而不得。愿共赏。